思想奔流,范式共探——教学新范式的“破壁”之旅
10月15日,第三批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初中一组)在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探索教学新范式,赋能学生新成长”为主题,通过课堂展示、评课议课、主题论坛及主题报告等形式探索教学新范式,展现了余志明名师工作室、马伟平名师工作室、蔡成德名师工作室、张增光名师工作室、汪定用名师工作室、黄雷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成果,立体呈现了各工作室在育人方式变革中的探索与实践。经开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卫忠、6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体成员及区内青年教师代表共计1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无锡经开区教育党委委员、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卫忠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工作室在推动区域教育创新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并提出“三维赋能”新期待:深化专业引领,构筑教育科研新高地;强化团队共建,培育领军人才新梯队;拓展资源融合,激活教育创新新动能。
开幕式上,主持人余志明以深耕之旅、积淀之旅、绽放之旅、辐射之旅为关键词带领大家回顾了6个工作室三年来的研修历程和成果,直观感受工作室的成长足迹与研修魅力。工作室学员代表东林中学朱秋菊老师聚焦“理解力”“思维力”、“表达力”为关键词回顾了三年来在名师引领下的破茧成蝶之路,展现了工作室作为教师成长孵化器的独特价值。
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党总支书记惠晓虹在欢迎辞中表示,学校作为本次教育盛事的承办方,见证了工作室建设从“播种”到“开花”的全过程。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广泛汲取先进经验,化为己用,以反哺自身,驱动学校内涵发展。
五大分会场同步开启教学盛宴,12节精品课例犹如一场教育创新的“华山论剑”,展现了教学范式的深度变革。
语文会场,梁振鹏、李刚等八位老师,围绕写作问道、经典课文,呈现了七、八、九三个年级共八节精品课例。天一中学梁振鹏老师的《如何突出中心》与太湖格致中学孙洁老师的《学习景物描写》,构建了层次分明的写作支架;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刚老师深度解读《背影》,在经典中探寻写作真谛;宜兴桃溪中学周志丹老师的《思想的表达》,则展现了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的完美融合。江阴市滨江科技城中学顾彬老师的《学会观察》,为学生开启了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让写作的素材在细致入微的体察中自然涌现。无锡市后宅中学郑杰老师的《抓住细节,更有画面感》,精准聚焦于描写的精髓,用生动的范例教会学生如何为文字注入生命。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杨瑞瑞老师的《往事依依》,在深情的回忆与细腻的品读中,搭建起情感共鸣与叙事抒怀的桥梁。南湖中学朱晓宇老师的《昆明的雨》,引领学生品味文字中的景致与情味,于平淡日常里发现并书写诗意。这些课例共同展现了写作教学从“技法传授”到“素养培育”的深刻转变。
地理与化学会场聚焦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太湖格致中学程阳老师与宜兴市实验中学葛琴老师围绕《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展开同课异构,引领学生从不同维度解读地理画卷;天一实验学校张波老师的《“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与东北塘中学张军老师的《水的组成》,则共同解开了物质世界的微观密码。思想的深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在评课议课环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马伟平、蔡成德、张增光和地理学科顾庆蓝老师、化学学科戴芳老师与组成“专家智囊团”,从素养实践、任务设置、评价创新等维度展开深度把脉,为教学优化提供了精准的“导航图”。马伟平、蔡成德、张增光三位老师聚焦课堂展示环节的展示课,从“收获”和“建议”两个层次展开评课。他们充分肯定了几位老师在课堂中从教材支架、活动任务支架、问题支架、评价支架的搭建对课堂延伸和学生习得有效的推进作用,同时提醒老师们要关注任务的内在关联、任务和价值的匹配,以及新学生新学情和学习目标的适切性。省锡中实验学校西漳分校顾庆蓝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任务驱动式、探究式的活动设计,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情怀的自然融合,期待两位老师能进一步在观察和记录的强化中提升学生参与度,充分体现科学学科的学科特色。省锡中实验学校戴芳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层次分明的任务设计和充分的价值观渗透,并对人工智能进一步赋能课堂提出了更多的期待。主题论坛则是一场“思想奔流”。语文组会场聚焦写作教学革新,八位教师全方位解读提升路径。滨湖区红沙湾实验学校王芳老师以“表现性评价”引领方向,奠定科学评估基石。江南中学向冰凝、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陈圆圆老师分别从“整本书阅读”与“任务群”切入,打通从输入到输出的关键环节。省锡中实验学校倪君、宜兴市红塔中学邵艳、宜兴铜峰中学谈蕴老师则直击记叙文教学核心,分享了从夯实训练点、提升生动性到破解选材、叙事、立意三大痛点的实操策略。最后,江阴敔山湾实验学校钱和建老师与江阴初级中学李明老师分别从概念建构与讲评落地出发,为写作教学提供了顶层设计与课后反思的闭环。整场论坛理论与实践交融,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写作教学解决方案,展示了写作教学改革的创新图谱。化学、地理会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深度学习新范式”为核心,天一中学沈新荣、江阴第一初级中学孙怡两位老师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地理全流程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模拟过程、推送资源,为破解教学难点、促进深度学习提供了鲜活案例与可行路径,展现了智能技术重塑教学流程和作业设计的无限可能。江南中学高薛琴、水秀中学王东两位老师聚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深度解析实验本源,探索如何超越“照方抓药”,让实验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核心环节。聚焦项目化学习与真实情境创设,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两场讲座直击教学改革核心,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革新。压轴环节的三场主旨报告,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清晰的"导航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蔡成德老师在《写作教学,任重而道远》报告中系统构建了写作教学的实践框架。他提出,必须首先“立足教学”,明确写作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进而“关注学情”,以此为据规划科学的教学路线图;最终通过“活化概念”,将抽象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评价量表,实现教学评一致。这场报告为一线教师指明了从理念更新到课堂落地的清晰路径,深刻诠释了“任重道远”背后的责任与方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雷老师在《GenAI赋能地理教学的全程操作策略》报告中系统展示了生成式AI如何贯穿教学全流程。从“文生图”快速生成插画素材,到“文生音乐”创作地理知识点说唱歌曲,汇报提供了一系列即学即用的实操策略,完整呈现了“AI理念-工具-备课-上课-评价”的应用闭环,为构建地理教学新范式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径指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汪定用老师的《初中化学底蕴课堂的实践建构》以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思想源头,提出“底蕴课堂”核心主张:课堂既是学科的,也是生命的,是学科底蕴与生命底蕴的双重建构。他系统阐述了以“倾听”为神韵的课堂特质,并构建出从“学科功能定位”到“深度表达”的完整实践路径,引导教学超越单纯知识传递,走向学科与生命共鸣的育人新境界。太湖格致中学始终恪守“格物致知、厚德泽人”的初心,致力于培育时代新人。此次高规格的活动在我校举办,是对我校的莫大信任与鞭策。作为东道主,我们倍感荣幸,更深知责任在肩。我们将视此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遇,力求将最前沿的理念、最有效的方法“引进来、消化好”,让活动的丰硕成果反哺格致校园,转化为提升我校办学品质的内生动力。我们也将此次盛会为契机,深化交流,凝聚共识,共同为无锡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贡献智慧与力量!(供稿:张丽娴)


用户登录